為維護榮民權益、團結榮民、支持本黨政策而成立黃復興黨部
民國四十三年十一月一日,總裁 蔣公為眷顧半生戎馬、功在國家的國軍退除役官兵,落實總理 孫中山先生在民國十二年首倡的「兵工政策」,遂在民國四十三年十一月一日指示行政院創立「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以嚴前總統家淦先生兼任輔導委員會第一任主任委員,初期以輔導退除役官兵就業為主要工作嚴家淦先生有感輔導就業政策之迫切需要及任務之繁重艱鉅,非有強韌之組織力量支持難竟其功,乃建議本黨中央籌組「國軍退除役就業人員黨部」以資配合。
    四十四年十月蔣故主席 經國先生為維護榮民權益與團結退除役官兵支持本黨政策,再請籌設服務榮民之專屬黨部同月十二日,奉中央指示-為七萬餘位退除役榮民成立專屬黨部籌備委員會。民國四十五年四月二十八日,蔣故主席 經國先生就任輔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並兼代主任委員同年七月一日,「國軍退除役就業人員黨部」奉准成立,代名「黃復興」,寓意「炎黃子孫,復興中華」。以「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為同級行政單位,時任輔導委員會秘書長的趙聚鈺先生擔任第一任主任委員。
  民國五十一年十二月一日,緣於黨員人數與各縣市地區黨部的增加,暨落實與行政單位互補互援、相輔相成服務榮民榮眷的功效,奉中央常務委員會第四0六次會議決議核准,改名為「國軍退除役人員黨部」成為直隸中央的省級專業黨部,並延續至今。民國五十五年九月八日,政府為擴大服務層面,也循此一模式,將「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改為服務層面更廣的「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

黃復興始終是本黨最堅實可靠的基本力量
  回顧「黃復興」黨部成立至今的半個多世紀,黃復興黨員在革命軍人「忠黨愛國」的忠誠信念陶冶之下,均一本「從軍報國、加入本黨、矢志革命」的初衷,繼續傳承「為黨奉獻、為國盡忠」的光榮傳統,不論本黨執政或在野,均無怨無悔、精誠團結、堅定的支持本黨政策,忠誠的鞏固本黨領導,始終以「為本黨前鋒、作中央後盾」自任,成為本黨最堅實可靠的基本力量。
  尤其,黃復興黨部的黨員同志,堅持「反台獨」的基本立場,以效忠國家、捍衛中華民國為己任,達成「建立民主、自由、均富、和平、統一的中華民國為畢生的心願與志業」,不達目的,絕不終止。
黃復興率先轉型義工化
  民國八十九年三月,本黨因為分裂致使總統大選遭受挫敗,「黨的改造案」,核定「黃復興黨部保留,並繼續經營發展」。
  民國八十九年七月一日,中央指派備役上將王文燮同志擔任黃復興黨部主任委員,並將國軍現役官兵黨員納入黃復興編制,精簡縣市支級黨部以下的四百個區黨部為二百個,將一萬五千多個小組併編為八千多個。
  民國九十一年一月,黃復興黨部黨員人數達十七萬餘人。至民國九十九年五月,黨員人數達二十萬一千餘人,共編成二十一個縣市支黨部、一六九個區黨部、七千八百一十三個小組。可動員能量,包括二五0萬榮民眷,以及保留黨籍免參與活動的現役官兵黨員,動員能量龐大。
  民國一百年一月,經過去年八月深耕專案的核校與五都選舉後的單位合併,至民國一百零七年初,計有:二十一個支級黨部、一百六十六個區黨部、七千六百七十個小組,近二十萬黨員。
  民國九十五年二月一日,黃復興黨部持續精簡人事,榮譽職義務幹部遂成為各級工作主力,決以最精實的人力,成就最大事功,自此基層採義工制型態運作;民國九十九年五月一日,奉中央命令,黃復興黨部再度精簡,不僅是中國國民黨唯一的專業黨部,也是動員成效最佳的黨部。


為本黨先鋒 作中央後盾

  蔣故主席經國先生曾勗勉我們:「無論在何時何地,做何事,遭逢任何繁雜危險、悲傷痛苦的環境,絕不可失掉立場,動搖信心,更須加
倍努力,貫徹黨的政策,永不改變,始終如一。」因此,黃復興不只是輔選機器,而是有思想、有精神的嚴密組織,無負於經國先生畢生堅持的「保台建台」主張,與「維護榮民權益」的託付。「
黃復興」有信心挑起千斤重擔-「為本黨先鋒、作中央後盾」,成為支撐中國國民黨繼續向前邁進的中流砥柱。歡迎現、退役軍人二、三代子弟、眷屬攘臂加入,大家團結一心本「登高自卑、行遠自邇、為大於微、圖難於易」精神,抱持「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當求萬世名」的胸懷,接續先烈先賢傳承,去腐生新,用充實的革命生機與活力,為中國國民黨開拓嶄新的前途。
 
TOP